咨询热线:400-6366-010
会员登录

2020内蒙省考补录面试真题及解析(3月22日上午)

【内蒙古】【公务员】 来源:

[ 摘要 ]

2020内蒙省考补录面试真题及解析(3月22日上午)

【第一题题目】:一个哲学家说:美索不达米亚等地都没有想到今天会因为获得耕地,造成森林砍伐,破败不堪,成为一个不毛之地,请谈谈你的看法。

【成公解析】:


当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托起米索不达米亚,将近4千年的历史用遗迹诉说着他们的沧海沙田、物是人非。它辉煌过、发扬过,最终衰败,而衰败的原因最终和两河流域的生态脱不了关系,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当今世界,无论是亚马逊森林的大火亦或是堪培拉上空盘旋的蝙蝠,每一次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最后都会影响到人类本身。

这种破坏生态的行为首当其冲影响的就是环境,土壤退化、水土流失、土地荒漠化、土地盐碱化、臭氧层破坏、酸雨等等都找上了门。

其次,会对人类免疫系统造成损害,哮喘的频发、鼻炎患者的增多、皮肤癌发病率显著上升。

然后,会危害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,并且水生生态系统也产生了影响,让大量鱼类死亡,同时每天都有濒临灭绝的生物永远地消失在地球上,这是我们全人类的损失。

最后,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效应,加速了南北极冰雪融化,导致了世界海平面上升。并且引起新的环境问题,例如,过量的紫外线带来了光化学大气污染等。

事出必有因,反常需反思,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,一方面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,大量破坏资源,例如:围湖造田、过度放牧等。另一方面,有一部分人关于保护环境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形成。

我们只是地球的暂住者,保护环境刻不容缓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。

第一,政府部门重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保护生态,例如我国关于绿色发展的相关战略,无论是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,还是“两山论”的提出,都展示了我国要将绿色发展贯彻到底。

第二,完善相关处理系统,例如污水处理系统、塑料降解处理系统等等。

第三,有关部门加强生态环境检测,利用遥感、GPS定位等高科技手段实时监控生态的变化,对环境实时了解。

第四,加强宣传。利用三微一端等平台,发布宣传片、纪录片等向人们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,提高大家保护生态的意识。

山积而高,泽积而长。保护环境是场攻坚战,也是持久战,通过我们各方不懈努力,生态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。


【第二题题目】:一些大学毕业生懒就业、慢就业、待就业,对于这样的状况,作为青年人谈谈你的看法。

【成公解析】:

各位考官,关于慢就业,我谈谈我的看法。我国越来越多90后,尤其是95后年轻人告别传统的毕业就工作模式,成为“慢就业族”。新冠肺炎疫情之下,一边是数量屡创新高的高校毕业生,一边是受疫情影响调整招聘计划的用人单位,压力之下,这两年应届毕业生“慢就业”现象更加凸显。

第一点,我认为,大学毕业生直接选择就业还是选择“慢就业”,都是个人的选择,我们应当予以尊重。从长远发展角度看,一些大学毕业生选择“慢就业”未尝不是一种理性选择。大学毕业生可以暂时停下脚步,进行创业考察,思考人生道路,找准事业发展方向,在“慢”的过程中积攒、积累、提升,为下一步的就业、创业打下更好基础。所以对此,社会应当多一些包容、宽容和理解。

第二点,我认为,我们要更加理性选择。大学毕业生选择“慢就业”,要充分计算自己和家庭可以承受的时间成本、经济能力。如果父母省吃俭用供子女读大学,结果子女大学毕业后不就业,仍然不能实现经济独立,继续靠父母养着“慢就业”,过着实质性的啃老生活,这就有所不妥了。

第三点,我认为,要慢,就要好好利用。大学毕业生选择“慢就业”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,“慢”本身并不是目的。大学毕业生一定要事先确定“慢就业”的规划和目标,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实现自我提升,让“慢就业”有意义,不能因“慢就业”没有压力而漫无目的,荒废了“慢就业”的大好时光。

总之,一些大学毕业生可能会选择“慢就业”,但青春宝贵,大学毕业生还是应当优先选择就业,走进社会,“慢就业”应是次优选择,尤其是不能因懒得就业、害怕就业、逃避就业、不愿就业而选择“慢就业”,把“慢就业”当成“懒就业”“怕就业”“不就业”的遮羞布和借口。这实质上是另一种形式的啃老,令人不齿。同时,高校需要强化职业生涯规划、就业技能教育,引导大学生在校期间树立职业目标,提高职场竞争力,教育大学毕业生正确、科学认识“慢就业”,为选择“慢就业”的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帮扶。

责任编辑:lijianfang

微信扫一扫 手机查看当前页

还可随时查看更多上岸机会

答疑
还没有人提问哦~

声明:本站发布的招考资讯均来源于招录官方网站,由成公教育_公务员考试面试培训机构_2022公务员考试时间_申论_行测_省考_选调生整理编辑,如遇报考疑问请咨询招考官方。若涉及版权或错误信息,请反馈本站予以更改或删除。立即反馈>

 
QQ在线咨询
咨询热线
0471-2554586
咨询热线2
(010) 5335 3630
咨询热线3